▲有「噴射機阿嬤」稱號的世壯運金牌得主潘秀雲(左)認為,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維持生理健康與愉悅心情。(記者林志怡攝)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
超高齡社會來臨,如何維持健康生活、延緩退化及失能,是未來照護長者的重要議題。國民健康署提出長者「六力」指標,建議民眾平時從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面向落實自我健康管理;有「噴射機阿嬤」稱號的世壯運金牌得主潘秀雲昨天也分享自身經歷呼籲,運動不只能保持生理健康,心情也能維持愉悅。
「噴射機阿嬤」分享高齡運動秘訣
截至今年6月,台灣65歲以上長輩超過450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9.6%,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國健署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長者內在能力評估指引,提供民眾平時就能注意的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6大能力指標,命名為「長者量六力」。
國健署長吳昭軍指出,台灣面臨超高齡社會的帶來慢性疾病、醫療資源耗用等挑戰,為提升長輩與家屬對於六力的了解,規劃於北、中、南、東各舉辦一場「長者量六力互動式特展」,第一場是即日起至8月3日,在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西1館展出,讓長者與照顧者可以在現場深入了解自身內在狀況,學習日常自我健康管理。
88歲的潘秀雲在2025年雙北世壯運奪得100公尺短跑金牌,分享親身經歷指出,她年輕時曾經是田徑選手,但後來為了家庭而離開賽場,一直到63歲膝蓋出問題,被告知要開刀治療,才選擇以運動復健取代手術,從此養成運動習慣,現在她不只是生理上健康,心情也能保持愉悅。
此外,國小退休校長王全清提到,他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飲食規律,每天早上固定吃蛋,再加上麥片、堅果,午餐有米飯、蔬菜與肉類均衡飲食,但會特別注意不要吃太撐,晚餐則習慣吃少一點,大概8分飽就夠,而且要早早吃完,避免影響睡眠等後續作息。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