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與一輩子都不會見面的網紅或虛擬人物建立「擬社會關係」,比起親密的情侶等關係,更能提供心理支持。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如果你是家有青少年的家長,是否曾感嘆「孩子很聽一些名人與網紅(包含但不限於YouTuber)的話」?或是你自己也經常感覺:虛擬的人物,或遠在螢幕另一邊的網紅,很理解你,給你支持,能給你「情緒價值」?實際上有研究指出,人們容易受到遠在另一端的網紅甚至虛擬人物的尊重與理解,稱為「擬社會關係」(parasocial relationship)。
據《nature》報導,研究人員薇若妮卡拉馬奇說明,人們經常建立準社會關係,也就是與虛擬人物建立如同真人的關係,或是想像自己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人(例如名人、網紅)建立聯繫;而其關係通常是單方面的。過去多認為這是不好的,然近年研究發現,這些單方面的關係有助於提升當事人幸福感,是寶貴的資源。
英格蘭埃塞斯克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ssex)發表研究針對1千多名16歲以上的人進行3項研究,評估人們在請感需求的滿足上存在差異。2項研究發現,一般人與網紅建立單方面的「準社會關係」,比與普通朋友、鄰居等較弱的雙邊關係,更能帶來情感上的滿足。研究人員請參與者寫下與關係密切者相處的經歷,正負面都可以。接著被要求提出一名他們熟悉的網紅,並想像自己需要幫助時,對方會怎麼回應。
據《iflscience》報導,研究人員薇若妮卡˙拉馬奇(Veronica Lamarche)說明,「有些人相信這段擬社會關係,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且這狀況不限於大家認為的經常上網的人們。「所有年齡層的人都說,自己感到至少與一名從未見面的網紅或虛擬人物,有強烈的聯繫。」
薇若妮卡表示,擬社會關係通常不能給予人們支持,過去多認為牢固的雙向關係,例如情侶與摯友,是最能滿足情感需求的關係類型。然近來的研究讓我改了看法:準社會關係是我們的心理工具箱的重要工具,當我們需要感覺有人在旁認可與支持我們的時候會用上,即使我們永遠無法在現實與他們見面。」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