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不再盲轟!全球首創靶向外泌體如「巡弋飛彈」獲國際肯定,中國附醫盼求三大突破 | 遠見雜誌


癌症治療講求精準攻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團隊全球首創「靶向外泌體」藥物載體,如同「巡弋飛彈」般鎖定癌細胞、精準遞送藥物,有望實現劑量更少、副作用更低、療效更好三大突破。目前這項技術已獲美國FDA臨床試驗批准。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周德陽表示,外泌體在醫美領域已有廣泛應用,如肌膚保養與生髮;但要用於癌症治療,仍需克服多項技術門檻,傳統外泌體注入人體後容易快速消失,且難以精準導向腫瘤細胞。

靶頭鎖定癌細胞,精準打擊劑量減少 

他指出,若要用於癌症治療,關鍵在於賦予外泌體「靶頭」功能,需在外泌體表面裝載抗體,使其能辨識並鎖定目標癌細胞上的特定蛋白。

傳統標靶藥物雖能導向癌細胞,但仍會「亂跑」至其他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毒性。周德陽舉例,像「小紅莓」(Doxorubicin)這類化療藥物,對心臟毒性很大,長期使用會造成心肌損傷,病人也難以承受,因此現行標靶治療仍有進步空間。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泌體及多維生醫轉譯開發中心副主任陳怡文說,透過外泌體做為藥物載體,搭配奈米級的導向靶頭,實現只攻擊癌細胞、不傷及健康細胞目標。

她比喻,這項技術如「跑得很精準的快遞」,能把藥物送到「對的地址」;就像戰爭中,精準導彈只轟擊特定目標。

陳怡文指出,許多癌症患者面臨真正威脅,並非來自腫瘤本身,而是來自治療過程中的藥物副作用。以化療藥物「小紅莓」為例,研究團隊實驗顯示,若透過SOB100平台載入後,只需傳統劑量的四分之一,即可達到相同療效,且心臟毒性顯著降低,顯示此項技術有望使高毒性藥物更安全應用於臨床。

此外,該技術具備另一項關鍵優勢,藥物會在24小時內從體內排出,降低累積風險與潛在傷害。她說,研究團隊透過奈米導向靶頭,將藥物封裝於外泌體中,並裝設於其表面,使其能精準辨識特定癌細胞,成功實現「定點遞送」、「降低劑量」與「減少副作用」三大目標。

聖安生醫研發副總經理、醫師何慧君說明,這項技術核心在於一種特殊奈米抗體HLA-G,它能識別癌細胞表面特有的生物標記。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她指出,透過基因工程技術,SOB100將HLA-G的奈米抗體嵌入外泌體膜表面,使其能精準將內含小分子或核酸藥物,遞送至表現HLA-G的腫瘤細胞,大幅提升治療效果,且明顯減少傳統抗癌藥引發的毒性。

何慧君形容,外泌體本身則扮演藥物運送的「貨車」,在奈米抗體的引導下將「炸藥」,亦即抗癌藥物直送到癌細胞位置;一旦定位成功,即可實施定點爆破,精準殲滅目標細胞。

此外,她也強調,藥物的批次穩定,也是研發團隊高度重視的一環,才能確保同樣數量藥物,達成相同打擊效率。

中國附醫與聖安生醫合作開發全球HLA-G靶向性外泌體藥物平台。左起為聖安生醫副總經理何慧君、中國附醫院長周德陽、聖安生醫董事長黃秋錦。周彥妤攝

估明年邁臨床二期試驗,拚三年內問世 

周德陽表示,團隊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於2025年3月8日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在美國進入人體臨床一期試驗階段,預計明年在台灣臨床二期試驗。

他提到,目前已完成臨床前研究,並在乳癌、腦部膠質母細胞瘤等治療困難癌症中,展現突破成果。

談及未來應用時程,周德陽表示,若政策支持,包括《再生醫療法》下的新藥審查制度順利推動,努力在未來三年內於台灣進入臨床使用,為癌症精準治療開啟新篇章。





Source link

Related posts

7月號搶先看!! 張金堅:外泌體在精準醫學的應用與挑戰 – 健康新聞 – PChome Online 新聞

艾萬霖生技與大樹藥局策略結盟 攜手推動外泌體生技應用發展 | 桃園電子報 | LINE TODAY

艾萬霖生技與大樹藥局策略結盟 攜手推動外泌體生技應用發展 – 桃園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