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的寶寶正在用感官積極的探索世界,國健署提醒新手父母,可以針對不同月齡,設計適合親子互動遊戲,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0-1歲的寶寶正在用感官積極的探索世界,不管是一個眼神、一個聲音,都是引發他們學習的起點。衛福部國健署「孕產兒關懷網站」提醒新手父母,可以針對不同月齡,設計適合親子互動遊戲,陪伴寶寶在玩樂中探索更多。網站中同時提供適合寶寶的玩具挑選指南,供爸媽們參考。
0-1歲寶寶的發展特點
國健署在孕產兒關懷網站發文分享,寶寶出生後,感官都已經具備接收能力,不過發展尚未成熟,因此需要透過更多的刺激來促進發展。先了解0-1歲寶寶4個階段的不同特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0-3個月:視覺還看不清楚,但聽覺已經靈敏,喜歡看高對比圖案或聽媽媽聲音。大多數時間仍然以吃睡為主。
●4-6個月:開始會翻身了,而且手眼協調能力更加進步,會主動抓握物品、把東西放進嘴巴探索。
●7-9個月:能坐、會爬,喜歡與爸媽做互動,活動力明顯大增,會用手敲打、搖晃物品,也開始理解因果關係,例如知道搖玩具會發出聲音。
●10-12個月:不少孩子已能扶站甚至小走幾步,有些孩子也會說簡單的單字,例如會叫爸爸、媽媽,聽得懂簡單的指令,情感表達更豐富,會撒嬌示好。
爸媽可進行的親子遊戲及啟蒙重點
以下是針對不同月齡,設計適合親子互動遊戲,可幫助爸媽陪伴寶寶在玩樂中學習。
●0-3個月:黑白追視遊戲
方式:爸媽準備一張黑白高對比圖卡(或自製簡單圖案),放在寶寶面前約20公分距離,緩慢左右移動,引導寶寶用眼睛追視。同時可加入語言互動:「寶寶看這裡~」。
啟蒙重點:這個階段的寶寶對黑白對比特別敏感。透過追視訓練,有助於提升視覺發展與注意力集中。
●4-6個月:觸摸不同材質布書遊戲
方式:準備多種觸感的布書(例如毛毛的、粗粗的、光滑的),爸媽把寶寶抱在身上,可以一邊翻頁一邊讓寶寶觸摸看看,並配合語言:「這個摸起來軟軟的耶!」
啟蒙重點:此階段寶寶手部控制能力進步,會想主動抓握、摸索。多樣材質刺激能豐富觸覺經驗,同時搭配對話也能增進寶寶的聽覺發展及將來的語言能力。
●7-9個月:搖搖瓶互動遊戲
方式:用透明寶特瓶自製「搖搖瓶」,例如放入米粒、小鈴鐺、亮片等,或是直接使用寶寶的手搖鈴玩具,搖晃時發出聲音來吸引寶寶注意,然後鼓勵他自己搖搖看。
啟蒙重點:提升寶寶手部操作能力,而且能刺激聽覺發展、訓練雙手協調,同時也讓他從互動中學會模仿爸媽的動作。
●10-12個月:認識五官遊戲
方式:讓寶寶坐在你的對面,爸媽開始指著自己的五官,同時也讓寶寶跟著進行,「這是眼睛,來眨眨眼;這是鼻子,來哼哼;這是嘴巴,來啾一下」。
啟蒙重點:這個階段的寶寶語言理解力快速發展,透過實際觸摸與視覺指認,能幫助他認識五官及身體部位,也可提升他的模仿能力與動作學習。
玩具不是越多越好,國健署建議父母,玩具選擇要適齡適性,同時注意使用的安全性。最好是無小零件、不可拆解、無毒材質、無尖角、易清洗,可留意是否有台灣CNS安全玩具標章,或歐盟CE安全認證。0-6個月以視覺、聽覺、觸覺刺激為主;7-12個月可加入動作操作與因果概念,可以留意玩具建議的使用年齡。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