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2年3月號
書籍簡介──《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
一般人得了SARS、流行性感冒或法定傳染病,您是否敢先去找中醫診治?那些兇狠、來無影去無蹤的細菌、病毒,中醫們有辦法處理嗎?這不免讓人感到懷疑:中藥可以殺死細菌嗎?也許,讀過這本書後,對上面這些問題,您會有全新的思考與不同於過往的見解。
從醫學史出發,本書帶領您穿梭時空,進入距今將近百年前的中國社會,重現一段中醫抗菌的奮鬥史。在中西醫衝突、論戰激烈的民國時期,中醫將如何回應西方細菌學的衝擊?中醫在西方的科學實驗和西醫一步步佔據國家衛生主權的過程中,怎麼運用自身的外感熱病知識體系,來構築一套中醫式的傳染病學,並且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中醫藥可以發揮的空間。
作者不盲從西方理論,從傳統文化中構思,創造從「重層醫史」的視角出發的新研究。本書先鋪陳出中西醫論爭的時代氛圍,並細心地關照了近代中醫在古典文獻、日常身體之養生與抗病、醫者志業和中西疾病觀的對話等各方面的史實,展現了全面的視角,並照顧到醫者和史家可能共同關切的議題:醫學知識的轉型和日常生活的歷史。
受現代醫學影響,傳統中醫雖仍為民眾信任,但其實有很多論述與技術其實是處在一種「準失傳」的狀態,多數中醫不去研究重視這段曾經擁有的「抗菌」歲月,民眾也不知道傳統中醫有何更強的能耐可以治療傳染疾病,更別奢望現代國家科研資源的大量挹注了。不過短短百年,這些遺失的過往,漸漸使得傳統醫學的理論、生生之技的運用範圍,愈形窄化、順時流失,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此乃傳統文化之流失,或許也間接抹殺了科學呈現的另類模式-例如本書內挖掘出的「殺菌」中藥與理論之歷史,能不能成為現代中醫的啟發,專業人士或許也可以多加思量。
在近代以來的中西醫論爭中,過去中醫的位置到底在哪裡,現在又應該怎麼定位?頗值得關心中醫藥的人士來共同關注。讀歷史使人更聰明,讀醫學史使醫生和病人都聰明,史學研究不能與現實生活脫節,作者透過醫史的研究,希望能喚醒中醫們對過往自身體系的認識與自信,激盪新的思考、創發新的理論,並期待更多民眾與知識分子 (包括現代西醫與科學家) 瞭解中醫文化之價值,走出百年來「廢中醫」的陰影,揚棄刻板的印象,或許也為自己的實際疾病治療與日常養生,提供另外一種思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