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學文獻 網路分享


「哇,原來豬心長這樣喔!」為讓孩子能自小開始認識醫學、學習醫療知識,馬偕醫學大學每年暑假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今年8月12至15日在雲林麥寮國小舉行,吸引近70位升4-6年級學生參與,並有34位馬偕醫學院的學生擔任輔導,課程包括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小朋友們直呼很有趣。馬偕醫學大學表示,除了增加孩子醫學常識外,也期待讓大學生們培養人際溝通及服務精神。

圖說:小小醫學營提供多元的課程,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圖/馬偕醫學大學提供
今年醫學營在馬偕醫學大學校長葉宏ㄧ帶領下在麥寮國小舉行,其間即使遇颱風接近依舊如期舉行,展現師生對在地教育的堅持。馬偕醫學大學主任邱美妙表示,本次醫學營提供多元課程,教案與活動設計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及醫檢等基礎的知識,主要課程有「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希望能動手操作及多認識身體器官,希望能讓孩子深入了解某一器官的構造、運作。

另外,還有手語與聾人文化教案引導小朋友了解聾人文化,並學習尊重和與聽障、聾人朋友相處,還有「你不知道的eye」介紹眼睛構造與疾病,「人體萬花筒」探索大腦、胃部、肺臟等器官,並結合運動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營隊不僅啟發孩子的醫學興趣,也讓大學生輔導員在教案設計與團隊合作中成長,培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馬偕醫學大學表示,希望小朋友們學習基本醫學知識後,能培養正確的衛生觀念,打造健康的生活,也期許每一位來參加營隊的小朋友,玩得開心盡興,回家也能把所學到醫療知識傳遞給家裡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讓在地的鄉親也能一起改變生活與衛生習慣,讓身體更加的健康。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曾經是台灣人宿命的肝病,尤其是無法根治的B型肝炎,在政府大力推廣疫苗注射下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B型肝炎的預防、篩檢、追蹤及治療,仍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文.黃小玲       圖.財團法人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提供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是人體內最大的腺體,具有消化代謝、蛋白質合成、能量儲存、膽汁製造和排除毒素的功能,但是肝臟因為沒有痛覺神經,所以等到出現明顯疼痛時病情往往已經嚴重了,因此被稱為「沉默的器官」。

財團法人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鶴雄(左)與臺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劉俊人教授(右)推廣醫學講座,增進民眾的醫療知識。

匯集各界資源   讓健康講座造福人群

但這麼重要的肝臟我們怎麼能不重視呢?為了讓大家更加認識B型肝炎,財團法人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主辦的「美麗人生」惟生醫學講座系列,特別邀請臺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劉俊人教授,說明誰容易得到B型肝炎?以及如何預防和治療?

講座開場由財團法人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鶴雄引言,並頒贈感謝狀給贊助單位,有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他們長期扎根永續教育,推動產學合作、創新教育及發展藝業共榮,以促進智能幸福社群的發展為核心;及富有愛心的慈善家林佳瑾女士、以實際行動善盡社會公民義務與回饋社會的尼克森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還有聯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熱心贊助,讓醫療新知講座能普及,關注國人的健康。

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積極培養後進,共同推展醫學知識的普及。

無法根治的B型肝炎恐惡化成肝癌

劉俊人教授一開場就指出國人每年因肝病而死亡的人數,肝癌約七千人、肝硬化約五千人、肝炎及其他約一千人,合計約一萬三千人,數字頗高,而源頭跟B型肝炎有關。劉教授說道,四十歲以上有B型肝炎帶原的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但很多B型肝炎帶原者本身並不知道,或是知道卻沒有定期追蹤或自行停藥,都可能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鼓勵民眾篩檢,並放寬以往的年齡限制,國民健康署公布自二○二五年八月一日起,年滿三十九歲至七十九歲的民眾持健保卡到醫療院所都享有終身一次B、C型肝炎免費篩檢服務,可早期發現早期進行治療。

劉教授說明病毒性肝炎的種類:有經口食物及不乾浄的水傳染的A型肝炎、E型肝炎,這兩種不會造成慢性肝病,還有經血液體液傳染的B型肝炎、C型肝炎、D型肝炎,這三種會造成慢性肝病,其中只有B型肝炎是無法根治的,只能依靠藥物控制病毒,減少發炎狀況,因此需要定期追蹤且不可任意停藥,以免有罹患肝癌的風險。

B型肝炎的預防及治療

B型肝炎是DNA病毒,主要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包括母嬰垂直感染,以及共用針具、性行為等水平感染。為了防止母子傳染,臺灣自一九八六年起所有新生兒一律須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這不僅是臺灣人的驕傲,也有效降低B型肝炎的發生率。

若感染到B型肝炎,劉教授說明那些情況需要積極治療?一、血清病毒濃度 (HBV DNA) 高。二、反覆發炎與修復:血清ALT異常。三、肝臟纖維化較嚴重:發炎越久,病程越嚴重。以上三種情況須和醫生配合治療,若有機會自我免疫控制改善的可觀察三到六個月,但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以有效控制。而那些人是惡化成肝癌的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病人、B型肝炎帶原及C型肝炎感染者、e抗原陽性及病毒量>2000 IU/mL、男性、肝臟纖維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這些病友都要特別注意肝臟的變化。

劉教授也提到肝炎患者平常生活該注意的要項:一、規律的生活、注意充分休息與睡眠。二、保持心情輕鬆、維持固定的運動習慣。三、定期接受追蹤檢查。四、勿服用偏方、中草藥及健康食品。五、請勿酗酒及抽菸。六、避免不必要的打針、刺青、穿耳洞、也不要與人共用針頭、針筒、牙刷及刮鬍刀。七、不要注射毒品、不要有多重性伴侶。八、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男性BMI ≧27、女性BMI ≧25。最後劉教授再三強調B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且不可自行停藥,好好照顧肝臟,患者一樣可享受美好生活。

本文 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邀請劉俊人教授舉辦B型肝炎防治講座 來自於 閱政治 Read Gov News.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為讓孩子從小開始認識醫學、學習醫療知識,馬偕醫學大學每年暑假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12至15日在雲林麥寮國小舉行,吸引近70位升4到6年級學生參與,並有34位馬偕醫學院的學生擔任輔導,課程包括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小朋友們直呼很有趣。馬偕醫學大學表示,除了增加孩子醫學常識外,也期待讓大學生們培養人際溝通及服務精神。

今年醫學營在馬偕醫學大學校長葉宏帶領下,即使遇颱風接近依舊如期舉行,展現師生對在地教育的堅持。馬偕醫學大學主任邱美妙表示,今年醫學營提供多元課程,教案與活動設計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及醫檢等基礎的知識,主要課程有「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希望能動手操作及多認識身體器官,希望能讓孩子深入了解器官的構造、運作。

cnews124250818a03

另外,還有手語與聾人文化教案引導小朋友了解聾人文化,並學習尊重和與聽障、聾人朋友相處,還有「你不知道的eye」介紹眼睛構造與疾病,「人體萬花筒」探索大腦、胃部、肺臟等器官,並結合運動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營隊不僅啟發孩子的醫學興趣,也讓大學生輔導員在教案設計與團隊合作中成長,培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馬偕醫學大學表示,希望小朋友們學習基本醫學知識後,能培養正確的衛生觀念,打造健康的生活,也期許每一位來參加營隊的小朋友,玩得開心盡興,回家也能把所學到醫療知識傳遞給家裡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讓在地的鄉親也能一起改變生活與衛生習慣,讓身體更加健康。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好市多攜手萬事達卡 刷Costco富邦聯名卡抽東京馬拉松2026參賽資格

毛爸毛媽福音!好市多攜富邦產險推黑鑽會員寵物專屬保障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墨新聞|記者黃李舜/台北報導

「哇,原來豬心長這樣喔!」為讓孩子能自小開始認識醫學、學習醫療知識,馬偕醫學大學每年暑假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今年8月12至15日在雲林麥寮國小舉行,吸引近70位升4-6年級學生參與,並有34位馬偕醫學院的學生擔任輔導,課程包括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小朋友們直呼很有趣。馬偕醫學大學表示,除了增加孩子醫學常識外,也期待讓大學生們培養人際溝通及服務精神。

馬偕醫學大學在雲林麥寮國小舉辦小小醫學營。圖為馬偕醫大校長葉宏一。圖/馬偕醫學大學提供

今年醫學營在馬偕醫學大學校長葉宏ㄧ帶領下在麥寮國小舉行,其間即使遇颱風接近依舊如期舉行,展現師生對在地教育的堅持。馬偕醫學大學主任邱美妙表示,本次醫學營提供多元課程,教案與活動設計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及醫檢等基礎的知識,主要課程有「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希望能動手操作及多認識身體器官,希望能讓孩子深入了解某一器官的構造、運作。

另外,還有手語與聾人文化教案引導小朋友了解聾人文化,並學習尊重和與聽障、聾人朋友相處,還有「你不知道的eye」介紹眼睛構造與疾病,「人體萬花筒」探索大腦、胃部、肺臟等器官,並結合運動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營隊不僅啟發孩子的醫學興趣,也讓大學生輔導員在教案設計與團隊合作中成長,培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馬偕醫學大學在雲林麥寮國小舉辦小小醫學營,吸引近70名學生參與,並由34位馬偕醫大學生擔任輔導員。馬偕醫大新任校長(前排右三)葉宏一也出席。圖/馬偕醫學大學提供

馬偕醫學大學表示,希望小朋友們學習基本醫學知識後,能培養正確的衛生觀念,打造健康的生活,也期許每一位來參加營隊的小朋友,玩得開心盡興,回家也能把所學到醫療知識傳遞給家裡的爸爸媽媽、阿公阿嬤,讓在地的鄉親也能一起改變生活與衛生習慣,讓身體更加的健康。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馬偕小小醫生上課囉 解剖摸骨學童們超興奮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互傳媒/記者 張文琦/澎湖 報導】臺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自本(7)月19日起,在澎湖展開為期19天的義診與醫學知識推廣服務。今(24)日,服務隊於湖西鄉紅羅社區活動中心舉行授服典禮,澎湖縣長陳光復親自出席,親手為服務隊成員穿上象徵使命的楓杏服務上衣,不僅祝福此次活動順利成功,也見證同學們的成長,並期勉大家秉持為民服務的初心,持續精進專業、發揮愛心,讓醫療照護深入每一個需要的角落。

陳光復代表全體鄉親,頒發感謝狀給北醫醫療團隊,由服務隊大隊長黃鈵棋代表接受。他感謝團隊連續15年來走遍澎湖各離島與偏鄉地區進行義診,為居民帶來溫暖與關懷。他表示,透過義診與醫學研習營,不僅讓鄉親獲得貼心的醫療服務,也種下孩子們對醫學領域的興趣與啟發,意義非凡。

陳光復表示,離島澎湖醫療資源雖不及臺灣,但縣府持續努力完善在地醫療環境,包括成功爭取設立放射腫瘤中心、公費醫師培育、導入AI遠距看診、與大醫院合作推動早期療育服務、提供澎湖鄉親癌症轉診綠色通道等,減少民眾往返臺灣就醫的壓力與不便。

本次醫療團隊於7月24日至28日及8月2日至4日深入澎湖各村義診及家庭訪視,提供簡單的健康檢查(如身高、體重、腰臀圍、血糖及尿酸等)及進階檢測(如超音波及心電圖等),並由專科醫師進行家醫科、牙科及眼科診療。

團隊這次也舉辦了國中生物醫學研習營(文光國中)、國小醫學研習營(中正國小)及醫學體驗營(馬公國小、湖西國小及西溪國小),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學生對醫學的興趣與基礎認識,讓醫學知識向下扎根,厚植未來社會的健康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立委劉建國與馬偕醫學院合作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8月12日至15日於麥寮國小登場。(圖/記者蘇榮泉攝)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在地資源有限的雲林麥寮,孩子們少有機會接觸醫學知識。由立委劉建國與馬偕醫學院合作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8月12日至15日於麥寮國小登場,吸引近70名升四至六年級學生參與,並由34位馬偕醫學院學生擔任輔導員。這場籌備近半年的夏令營,即使颱風接近,依舊如期舉行,展現師生對在地教育的堅持。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馬偕小小醫學營吸引近70名升四至六年級學生參與,並由34位馬偕醫學院學生擔任輔導員。(圖/記者蘇榮泉攝)

馬偕醫學院主任邱美妙指出,營隊課程涵蓋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與醫檢等領域,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其他單元如「手語與聾人文化」引導學員尊重聽障者,「你不知道的eye」介紹眼睛構造與疾病,「人體萬花筒」探索大腦、胃部、肺臟等器官,並結合運動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立委劉建國期望小朋友,能將醫學營所學醫療知識帶回家庭,影響父母與祖父母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進而促進社區健康。(圖/記者蘇榮泉攝)

營隊不僅啟發孩子的醫學興趣,也讓大學生輔導員在教案設計與團隊合作中成長,培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馬偕小小醫學營」所提供多元的課程,引導孩子們瞭解醫學院的特色,在教案內,與活動設計了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及醫檢等基礎的知識。(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委劉建國表示,透過馬偕醫學院學生的指導,孩子們能在小學階段接觸基礎醫學與護理知識,有助提升自我保健意識,並為未來培養醫護人才奠基。他期望,小朋友能將所學醫療知識帶回家庭,影響父母與祖父母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進而促進社區健康。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竹山秀傳醫院邀請社區學童體驗醫師工作。(竹秀提供)

近年來兒童的未來志願已悄然改變,「當醫師」的憧憬已不如往年,反而隨著網路和科技的發展,新興職業如電競選手和直播主,因其高度的興趣與娛樂性,對孩子們產生了更大的吸引力。竹山秀傳醫院與前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共同主辦一場「健康促進樂活營—小小醫師營」,16日上午在車籠埔斷層園區地震博物館盛大舉行。

本次活動邀請竹山地區國小2-4年級80位小朋友,透過多元趣味的職人體驗與互動關卡,增加孩子對醫院工作的認識與了解。透過遊戲方式,希望讓孩子更能感受醫院的社會責任和工作中的成就感,為未來的主人翁們開啟醫學世界的大門。

活動中增進醫學知識。(竹秀提供)

活動中增進醫學知識。(竹秀提供)

活動的6項關卡,皆由秀傳醫院同仁親自解說,讓孩童初步了解醫院各單位的工作概要。安排有急救教學、生命起源、藥物調劑、營養保健、健康促進等重要觀念宣導,讓孩童體驗並認識從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到個案管理師等專業職類的工作日常。

6項闖關寓教於樂。(竹秀提供)

6項關卡寓教於樂。(竹秀提供)

竹山秀傳醫院表示,舉辦「小小醫師營」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孩童能認識醫院特性,並了解預防保健的重要性,進而提升健康意識,也希望啟發孩童的醫學夢想,為偏鄉兒童注入一股新的學習力量。

急救口訣要記得。(竹秀提供)

急救口訣要記得。(竹秀提供)

活動設計將醫學知識轉化為簡單、活潑的趣味關卡,不僅能提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有助於發展其觀察力、分析力、表達力與團隊合作能力。也期望能促進世代溝通,讓健康觀念走入家庭,提高民眾的病識感,進而關注自身與家人的身心靈健康。

秀傳表示讓學童親身參與,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小小地理規劃師磁娃大挑戰;小小護理師我從哪裡來的故事;小小急診醫師搶救大作戰;小小個管師失智友善行動隊;小小藥師藥物調劑站;小小營養師我的餐盤分類賽。

竹山秀傳醫院強調,透過生動活潑的體驗模式,將正確的醫學知識與良好的生活習慣深植小朋友心中,引導他們認識身體的奧妙及健康的重要性。希望藉由這些豐富的活動,建構屬於孩子的小小夢想,有勇敢追夢的目標。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港聞

2023年7月18日星期二

港聞二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19年11月4日,首屆騰訊醫學ME大會(以下簡稱「ME大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全球頂尖的醫學科學家共聚,展現癌症、愛滋病等醫學領域的最新前沿進展,推動先鋒醫學與大眾健康的連接,啟蒙對真實醫學的認知。此次ME大會由騰訊攜旗下騰訊醫典,聯合《NEJM醫學前沿》(全球頂級全科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集團旗下期刊)共同打造。

ME大會開幕前夕,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表寄語,希望通過ME大會,「引導更多人關注生命、認識自我,通過權威醫學科普提升大眾健康,減少病痛之苦。」他同時表示,「希望‘科技向善’成為公司使命與願景的一部分,引導我們善用科技,讓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更好地造福人類。」

首屆ME大會的主題是「生命之問」,意圖通過探索人體微觀世界,追尋人類的進化之路,點亮大眾對醫學理性認知的啟蒙之光。與會嘉賓包括美國麻省總醫院肝癌研究主任朱秀軒,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危機干預研究室主任費立鵬、《NEJM醫學前沿》執行主編,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歐洲外科腫瘤學會會長Tibor Kovacs,美國麻省總醫院腫瘤中心臨床主任David P. Ryan,特別分享嘉賓邱晨以及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

全球頂尖醫學專家聚首 關注醫學前沿突破

在今年ME大會的舞台上,全球頂尖的醫學專家和特別分享嘉賓,分享了癌症、愛滋病、轉化醫學等多個先鋒醫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和研究成果,以權威和準確的知識,搭建起一座先鋒醫學與大眾健康之間的橋樑,向更長的人均壽命、更便捷的治療方式、更豐富的疾病治療選擇發起挑戰。

開場嘉賓朱秀軒教授是肝癌和膽管癌領域的國際權威專家,牽頭領導多個重要突破性臨床研究,為肝膽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他在演講中表示,「中國的肝癌患者占了全球總數的一半,精准醫學和靶向治療已得到應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成為肝癌治療標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劑已在肝癌取得突破;膽管癌的最新研究進展是基於其基因特點和新發現的可治療的靶點,已開發出新的靶向藥物。這些將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的生存希望。」

李太生多年來致力於感染性疾病的診治及研究,近二十年來,在國家傳染病重大專項的支持下,為我國重大傳染病愛滋病的臨床診療及免疫學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他和團隊歷經艱辛,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愛滋病臨床研究之路,引領了我國愛滋病臨床治療方向,極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國愛滋病治療水準。由他牽頭制定的進一步優化愛滋病抗病毒治療「中國方案」,也被寫入《中國愛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在李太生團隊的努力下,中國的抗艾治療方案成了迄今為止國際範圍內性價比最高的方案,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模式。「讓愛滋病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成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只要堅持好好治療,則完全可以實現有尊嚴有品質的生活。」是他對愛滋病治療的期許。

被譽為「當代白求恩」的加拿大學者費立鵬,紮根中國幾十年推動了中國結合臨床精神病學和公共衛生學研究自殺問題,並領導建立了中國首個自殺人群的系統性救助和干預機構。他認為:「自殺並非無法預防,自殺干預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希望更多人可以學習和瞭解預防自殺的基本知識,增強全民心理健康素質建設。」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首位華人副主編,《NEJM醫學前沿》執行主編,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為中國和國際的交流搭建了雙向溝通橋樑,她說:「心血管疾病、腦卒中等慢病已成為中國公共健康的頭號大敵,近年來中國臨床研究水準正在顯著提高,我們希望將國際最前沿的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引入中國,不僅傳遞給專業醫學人士,也能通過可靠的科普平台將專業資訊‘翻譯’給大眾。」

推動了基於真皮皮瓣的乳房重建等乳腺癌治療技術創新的Tibor Kovacs,帶來了自己的新觀點:「外科手術將在未來20年發生極大改變,手術不僅能治療還能預防疾病,更加微創、精確、可預期,而科技正是帶來這些改變的最有力因素。」

長期致力於胃腸道癌相關研究,美國麻省總醫院腫瘤中心臨床主任、哈佛醫學院終身教授David P. Ryan致力於癌症研究和知識普及,他在會上提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血液分析……癌症不同的療法已經出現並在不斷優化。更重要的是,患者應該如何選擇、應該做什麼樣的準備、如何與醫生合作並理解治療相關的重要資訊,癌症知識的普及可以幫助患者全面地面對癌症。」

搭建大眾與真實醫學的橋樑 重塑互聯網醫學科普

前沿醫學的探索推動著人類對自身的認知,從根本上改善著健康和生命的體驗。同樣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先鋒探索和醫療知識交到大眾的手上。

事實上,許多足以改變很多人生命的醫學新成就,很多患者甚至基層醫生都還不知道。例如,曾經談之色變的白血病,因為CAR-T免疫療法令部分白血病有了治療希望;「不死的癌症」紅斑狼瘡,正變為慢性可控……

「在穿越真實醫學與大眾認知的鴻溝中,互聯網作為大眾獲取資訊的首選工具,是醫學科普中的重要力量。」但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同時指出,虛假醫療廣告、無權威來源的偽科學謠言,不僅給大眾健康帶來了傷害,也加劇了醫患矛盾,互聯網醫學科普需要一次重塑,向「深水區」發展。

為此,騰訊也打造了專業醫學科普平台——騰訊醫典,以「專業化、體系化、易用化、開放化」為核心,構建可信賴的互聯網醫學新科普。

在專業化上,騰訊醫典以醫生專家撰寫和審核,取代互聯網「小編式洗稿」,形成科普新主體。在體系化上,騰訊醫典構建了全學科多病種的結構化醫學知識樹,取代單點的、碎片化醫學知識,形成醫學科普新格局。在易用化上,騰訊醫典以富媒體、3D視化技術讓「硬核知識」看得懂,形成醫學科普新載體,並打通微信、QQ流覽器、企鵝號等各大億級流量內容平台,實現醫療科普知識在移動互聯網中的隨手可及。在生態化上,以全社會聯動推動醫學科普,取代單體作戰,形成推動醫學科普的新生態。

截止2019年10月,騰訊醫典已與3000名醫學專家建立了合作,其中兩院院士和學科帶頭人超過百人,覆蓋病種數量超過10,000個,不僅覆蓋常見病,也包括腫瘤等重疾和慢性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多家醫療機構的公眾號平台,也接入騰訊醫典科普內容,為患者提供專業的醫療指導。此外,騰訊醫典也與國家藥監局新聞中心達成合作,推動全民用藥安全科普。2019年8月,騰訊醫典還和人民網達成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打造權威健康科普智庫——「人民醫典」,以其結構化疾病知識圖譜為核心支撐,以人民網的權威指導和全媒體管道支持,推動專業醫生創作科普、全民分享傳播科普、提升全民健康素養行動計畫的全面落地。

全社會聯動 構建醫學科普新生態 

大眾對醫療知識的渴望與需求,也迫切需要更多權威醫學專家及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建。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屠呦呦向ME大會發出的賀信中指出:「醫學工作者不僅需要潛心研究自己領域的課題,也應該承擔向大眾普及準確權威的醫學知識的責任,生命健康關乎人類共同命運,醫學界和企業對於醫學科普的聯合關注順應了這一發展潮流。」

會上,騰訊醫典宣佈將與《NEJM醫學前沿》聯合推出「新療法·好消息」科普專欄,希望以講故事的科普方式,把硬核的臨床診療新理念、新進展,送到用戶手邊。

與此同時,為更好的推動更多專業醫生加入到專業科普生態中。雙方還聯合啟動「青年醫生短視頻科普大賽」,通過豐富的短視頻傳播,助力青年醫生開啟醫學科普之門,與青年醫學科普之星共同成長,共同為大眾帶來高品質的醫學科普內容。
「我們深知,醫學科普這件大事無法以騰訊一己之力做好,我們願意用開放的生態,凝聚醫學的智慧力量,以互聯網科技力量,共同架起醫者與民眾之間的信任橋樑。」張猛表示騰訊醫學ME大會和騰訊醫典只是構築互聯網醫學新科普的第一步,騰訊也將通過持續的努力,為提升國民健康素養做出應有的貢獻。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立委劉建國與馬偕醫學院合作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8月12日至15日於麥寮國小登場。(圖/記者蘇榮泉攝)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蘇榮泉/雲林報導】在地資源有限的雲林麥寮,孩子們少有機會接觸醫學知識。由立委劉建國與馬偕醫學院合作舉辦的「馬偕小小醫學營」,8月12日至15日於麥寮國小登場,吸引近70名升四至六年級學生參與,並由34位馬偕醫學院學生擔任輔導員。這場籌備近半年的夏令營,即使颱風接近,依舊如期舉行,展現師生對在地教育的堅持。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馬偕小小醫學營吸引近70名升四至六年級學生參與,並由34位馬偕醫學院學生擔任輔導員。(圖/記者蘇榮泉攝)

馬偕醫學院主任邱美妙指出,營隊課程涵蓋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與醫檢等領域,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其他單元如「手語與聾人文化」引導學員尊重聽障者,「你不知道的eye」介紹眼睛構造與疾病,「人體萬花筒」探索大腦、胃部、肺臟等器官,並結合運動會活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立委劉建國期望小朋友,能將醫學營所學醫療知識帶回家庭,影響父母與祖父母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進而促進社區健康。(圖/記者蘇榮泉攝)

營隊不僅啟發孩子的醫學興趣,也讓大學生輔導員在教案設計與團隊合作中成長,培養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能力。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馬偕小小醫學營」所提供多元的課程,引導孩子們瞭解醫學院的特色,在教案內,與活動設計了醫學、護理、聽力、語言、視光及醫檢等基礎的知識。(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委劉建國表示,透過馬偕醫學院學生的指導,孩子們能在小學階段接觸基礎醫學與護理知識,有助提升自我保健意識,並為未來培養醫護人才奠基。他期望,小朋友能將所學醫療知識帶回家庭,影響父母與祖父母的生活與衛生習慣,進而促進社區健康。

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麥寮「馬偕小小醫學營」啟動 70童動手探索醫學奧秘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核心教案「豬心解剖」與「認識骨頭」讓孩子動手操作,深入了解人體構造與運作。(圖/記者蘇榮泉攝)

立即加入【觀傳媒】官方帳號http://lin.ee/q2kd3ut精彩新聞不漏接!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