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新竹縣竹北大安醫院院長謝煒銘(左)頒發感謝狀謝謝縣議員林禹佑(右)。(新竹縣議員林禹佑提供)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新竹縣議員林禹佑充當「媒人」穿針引線,幫助事業有成的鄉親周嘉貴,今(14)由其妻子代表,捐贈自動升高體重儀、精密隧道式血壓計各1台給竹北大安醫院回饋社會,成為大安醫院未來持續深入社區,推動免費到府服務幫民眾在自家社區就免費做成人健檢、癌症篩檢的利器。

大安醫院院長謝煒銘說,為了鼓勵全民健檢且主動防癌,該院從今年開始主動派出醫護主動出擊到有意願的大型社區大廈,替住民們就近做免費的全民健檢和癌症篩檢。

縣議員林禹佑獲悉後很支持,又有善心人士周嘉貴願意幫助院方添購更精密的醫療器材,所以才促成今天的捐贈儀式,讓該院一口氣獲得自動升高體重儀、精密隧道式血壓計各1台,使他們未來到府免費篩檢的工作可以做得更精準。謝煒銘今天也各致贈1面感謝狀給林禹佑、周嘉貴,表示院方的感激。

在新竹縣議員林禹佑(左到右)的協助下,大安醫院院長謝煒銘今天喜獲貴人周嘉貴的夫人捐贈精密醫療器材。(新竹縣議員林禹佑提供)

新竹縣議員林禹佑迫不及待率先試驗獲贈的精密隧道式血壓計。(新竹縣議員林禹佑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8.14 05:28 臺北時間

財經理財

全球醫療院所近年正積極展開數位化,造成AI醫療等相關商機爆發性成長。
全球醫療院所近年正積極展開數位化,造成AI醫療等相關商機爆發性成長。

自COVID-19疫情爆發後,許多國家醫療體系陸續面臨醫護人員短缺的問題,為減輕醫護人員負擔,不少醫療院所加快數位化的腳步,並大舉導入AI應用,引爆AI醫療大商機。據市調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預估,2025年全球AI健康照護商機約216億美元,2030年可望成長至1,106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38.6%。根據本刊調查,包括長佳智能、雲象科技、宏碁智醫、安克生醫等台廠近年積極插旗海外,陸續傳出捷報。

「現在很多國家的醫院都面臨人力短缺的問題,只好透過數位化來提高工作效率或創造比較好的工作環境,藉此彌補或減輕人力短缺所造成的衝擊。在德國,一間數位化的醫院往往較容易招募病理科醫生,因為數位化除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還可以讓他們在家裡面透過網路處理診斷工作,不用大老遠開車到辦公室,以後沒有數位化的醫院可能會有點慘!」談起醫院的數位化為何會在近年風起雲湧,雲象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葉肇元向本刊提出他的觀察。

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後,許多醫療院所都面臨醫護人員短缺,大量導入數位工具已成必要之舉。長佳智能總經理李友錚也向本刊直言,要讓醫院正常運作,不讓醫護過勞,短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數位化,導入AI等工具。過去影像醫學醫師,照完X光或MRI後,往往要花許多時間看片,現在可把這個工作交給AI,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防止更多醫護人員流失。

20250723ind001 (5)_2025-07-23.jpg
新冠疫情爆發後,很多國家的醫院都面臨人力短缺問題,為減輕醫護負擔,醫院紛紛導入AI等工具幫助醫護人員。

研調數據顯示,醫院數位化意願提升的確讓整個醫療保健人工智慧市場呈現高速成長。研究機構Markets and Markets預估,2025年全球醫療保健人工智慧市場規模約216億美元,2030年將大幅成長至1,106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38.6%。

本刊調查,看好醫院數位化所帶來龐大的軟硬體商機,包括長佳智能、雲象科技、宏碁智醫、安克生醫等台廠紛紛積極布局,並且成功插旗海外市場。「台灣有二種人才是世界級,一是醫療人才,另外就是資訊科技人才,將這二個強項合在一起若能創造出第三個強項,將來或許會產生另一個台積電或Nvidia。」李友錚樂觀地說。

李友錚進一步表示,Medical AI(醫療人工智慧)目前全球有一大堆公司在做,但不像AI晶片或晶圓代工,Medical AI在全世界目前看起來沒有一家公司獨大,而是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況,但未來勢必會有人脫穎而出,或是被淘汰。

20250723ind001 (7)_2025-07-23.jpg

更新時間|2025.08.14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連續43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保命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定期接受癌症篩檢,國健署今(13)日公布與全台200多家癌症防治醫療院所合作推動癌症篩檢工作,去年就篩出3萬4548名癌前病變及癌症個案;而林口長庚、萬芳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中美醫院、陽明醫院及四季台安醫院等6家醫院,則是衛福部認證獲得各癌「篩檢效率王」、「生命搶救王」及「分秒必爭王」的獎項。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癌症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一位,國健署與全台200多家癌症防治醫療院所合作執行「全方位癌症防治策進計畫」及「癌症防治品質精進計畫」,共同推動癌症篩檢工作。

林莉茹指出,國健署最新統計,這200多家癌症防治醫師113年一共提供了261萬人次的癌症篩檢服務,占全國癌症篩檢總量近6成,篩檢出2萬6756名癌前病變與7792名癌症個案數,成功搶救3萬4548名個人及家庭。

國健署今日也頒發多項獎項,共6家醫院榮獲「癌症防治績優醫療院所典範獎」,另有17位推動癌症篩檢醫療人員獲選「防癌尖兵獎」。其中,「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委託台北醫學大學辦理」、「戴德森醫療財團法人嘉義基督教醫院」、「中美醫院」、「陽明醫院」及「四季台安醫院」等6家醫院,獲得各癌「篩檢效率王」、「生命搶救王」及「分秒必爭王」的獎項最多,榮獲典範獎。

獲得「防癌尖兵獎」表揚的優秀醫護人員當中,怡仁綜合醫院護理師段永慧,即使在電訪期間,被誤以為是詐騙集團,常常被掛電話,仍持續精進專業能力及抗壓力,並積極在社區據點進行癌症篩檢衛教課程,提升民眾接受篩檢的意願。

國健署強調,癌症初期並無明顯症狀,不容易覺察,惟有透過癌症篩檢才能有效預防。只要符合資格的民眾都可接受免費的定期癌症篩檢,民眾可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認是否符合篩檢資格,也可透過全國癌症篩檢活動暨醫療院所資訊查詢網站(https://escreening.hpa.gov.tw/Home)查詢癌症篩檢活動或醫療院所資訊,並攜帶健保卡到醫療院所接受篩檢服務。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重粒子治胰臟癌「台美聯手」 台北榮總、紐約大學將合作轉介病人

醫院三樓空橋驚傳火警! 台大醫院實況曝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國泰綜合醫院日前盛大舉辦「整合醫學品質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兩位重量級國際衛生專家發表專題演講。(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3.0、健康老化、在宅醫療,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照護模式,已是當前重要熱門的課題,亦是國家重要的發展方向。面對人口老化及醫療照護的轉型挑戰,國泰綜合醫院日前盛大舉辦「整合醫學品質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兩位重量級國際衛生專家,國際健康照護品質協會(ISQua)執行長Dr. Carsten Engel與候任主席Dr. Ellen Joan van Vliet來台發表專題演講,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社團法人臺灣醫院整合醫學醫學會理事長盛望徽特別出席,期盼透過國內外經驗分享與專業對話,共同探討在超高齡社會中,如何透過整合照護、科技創新與品質提升,打造更友善、更有韌性的健康照護體系。

國際專家分享外部評鑑新趨勢

ISQua執行長Dr. Carsten Engel會中分享外部評鑑(醫療機構認證)在全球的重要性。他指出,過去幾十年來,醫療評鑑主要著重在是否遵循流程、符合專業標準,而現在「照護品質」的定義更加多元,除了病人滿意度、個別健康,也開始納入「地球健康」與「永續性」等更宏觀的觀點。

Dr. Carsten Engel強調,未來醫療不再侷限於醫院,而是走入社區與居家,加上AI與數位科技的應用,將大幅改變醫療服務模式。他也分享ISQua如何運用科技提升評鑑效能,協助各國邁向更高品質、更有彈性的健康體系。

荷蘭經驗:從前線創造照護價值

Dr. Ellen Joan van Vliet以「整合性的全人照護達到優質照護」為題,分享荷蘭兩家教學醫院的實際做法。她表示,當醫護人員能在安全、互信的環境下發揮主動性,不僅工作更有意義,病患的參與感也會提升。透過簡單有效的溝通與團隊合作,照護品質自然提升,病人也更能感受到「被傾聽」、「被尊重」。

強調各層級醫療品質整合與促進

此次研討會主軸更聚焦於不同層級醫療的整合與品質促進,強調所有醫療照護層面,無論是急性期、慢性期、長照、精神醫療或在宅醫療,皆應重視品質,會中,國內專家亦分享多項實務經驗,包含在基層診所與區域醫院間建立無縫轉銜制度、發展以功能導向的長照服務設計,及推動社區醫療資源共享等創新作法。

本次「整合醫學品質國際研討會」不僅為台灣醫療界與國際權威建立起深度對話的橋樑,更呼應國家面對高齡化、慢病共病與多元照護需求的策略方向。國泰綜合醫院院長簡志誠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以人為本、跨域整合」的照護理念,協助實踐永續且有韌性的健康照護體系,讓每位民眾都能獲得持續且有品質的照護支持,安心老化。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警政時報 張家燁/新竹報導】
加速臨床需求與生醫科技的整合應用,新竹臺大分院於竹北院區舉辦「肝膽腸胃領域廠商媒合交流會」,由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及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協辦,邀集醫療、產業與學研界專家齊聚,聚焦肝膽腸胃疾病的臨床痛點、診療挑戰與創新解方,推動智慧醫療與精準健康照護落地實踐。

新竹臺大分院舉辦『肝膽腸胃領域廠商媒合交流會』,集結醫療、產業與學研專家,共同探討臨床痛點與創新解方,推動智慧醫療與精準健康照護落地。(圖/記者張家燁翻攝)

新竹臺大分院副院長張毓廷指出,隨著內視鏡診療、微創手術與 AI 影像分析技術成熟,跨域合作已勢在必行,透過交流平台可加速創新成果轉化並提升病人照護品質;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李淑美組長強調,生醫產業永續發展需產、醫、學、研緊密鏈結,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王俊勝研究員則表示,將持續推動生醫技術驗證與臨床導入,拓展產業價值鏈。
活動邀請六家生醫科技公司發表技術,包括醫華生技推出半導體生物晶片與 AI 影像平台提升癌症早期偵測、醫視科技開發微型內視鏡與鼻胃管影像輔助系統、捷絡生技展示 3D 病理診斷平台、樸實美發表磁控膠囊內視鏡、大員生醫推出肝癌治療栓塞劑與腸胃道噴霧系統、威赫瑪投資開發展出基因探針加速與融合型檢測方案等等優良廠商共聚一堂進行交流!
新竹臺大分院表示,將持續舉辦各專科領域媒合交流會,串聯臨床實務與創新技術,深化與新竹科學園區及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合作,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智慧醫療與健康照護體系,並持續引領台灣生醫產業向國際市場邁進。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發稿時間:2025/08/11 11:04:40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811 11:04:40)

臺東縣衛生局推智慧醫療與爭議調解 邁向數位轉型與友善醫病新未來

隨著醫療科技快速發展,臺東縣衛生局9日在該局五樓大禮堂舉辦「新興醫療科技相關法規及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教育訓練,邀請衛生福利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授課,分享醫療體系數位轉型的趨勢與智慧醫療新未來,並回顧《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上路以來的成果與挑戰。

劉越萍從政策制定者的視角出發,全面解析全球與我國醫療體系面臨的關鍵挑戰,包括醫護人力短缺、成本持續上升,以及人口高齡化導致的醫療支出等,還有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的密切關聯,展示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在醫療端與管理端的多元效益,涵蓋AI精準醫療、遠距醫療、智慧病房等案例,以及國際與國內在法規治理、資安防護與資料治理的配套措施。透過數位轉型,不僅能優化醫療流程與資源配置,還能確保資安與法規,促進醫病互信的醫療環境。

《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自今年初實施以來,臺東縣受理醫療爭議調解案件成立率達三成,顯示制度已初步展現正向效果。衛生局長孫國平提到,制度化的調解機制有助於化解醫療糾紛、降低衝突,營造更良善醫病關係,讓醫療機構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有明確的法規依循。

現場反應熱烈,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副院長徐光南、臺東縣醫師公會理事長何活發、臺東縣診所協會理事長朱建銘等都到場,縣內各家醫院及診所代表共35人踴躍參與。臺東縣衛生局表示,將持續協助醫療人員掌握最新法規與數位醫療應用,促進臨床與法規無縫接軌,推動智慧醫療與數位轉型,打造更安全、信賴且永續的醫療照護體系。

臺東縣衛生局推智慧醫療與爭議調解 邁向數位轉型與友善醫病新未來
臺東縣衛生局推智慧醫療與爭議調解 邁向數位轉型與友善醫病新未來

臺東縣衛生局推智慧醫療與爭議調解 邁向數位轉型與友善醫病新未來
臺東縣衛生局推智慧醫療與爭議調解 邁向數位轉型與友善醫病新未來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8/10 16:44(8/10 18:01 更新)



台大醫院新任院長余忠仁(左)甫上任,10日首度在台大醫院所舉辦的活動亮相,會後接受聯訪時,也針對台大醫院近期先後傳出狼醫事件及醫療暴力進行回應。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4年8月10日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0日電)台大醫院近期先後傳出狼醫事件及醫療暴力,考驗新任院長余忠仁拆彈功力。他今天說,院方對醫療暴力保留法律追訴;性平機制將升級,設計具隱密性、不須經過主管的申訴管道。

余忠仁8月1日上任,今天首度在台大醫院所舉辦的活動亮相,他在會後接受聯訪時,面對媒體提出的問題,包含近期發生的醫療暴力事件,以及他接任前台大醫院屢傳狼醫等爭議話題,沒有態度閃躲,全部正面「接招」。

近日一名69歲男子因肝病在台大醫院追蹤治療7年,最終病情發展成肝癌,一氣之下衝到醫院毆打醫師。余忠仁說,這顯示了民眾對疾病認知有落差,醫師雖然掌握完整病程,但民眾不一定能接受醫師所言,必須加強民眾教育,避免類似事件重演。

余忠仁解釋,慢性B型肝炎患者一旦進展為肝硬化,罹患肝癌風險將大幅上升。對已出現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患者,建議應終身服用健保給付抗病毒藥物。即使規律服用抗病毒藥物,並不代表從此高枕無憂。

根據台大醫院與多家醫學中心合作長期追蹤研究,B型肝炎肝硬化病患抗病毒治療,確實能降低約6成肝癌發生風險,但仍無法完全杜絕肝癌可能性。這並不代表抗病毒治療無效,而是凸顯定期接受肝癌篩檢與追蹤的重要性。

余忠仁表示,針對這次的醫療暴力事件,院方已經報警留下筆錄,保留法律追訴權,若遭毆打的醫師希望走法律途徑,院方會全力協助,台大對醫療暴力防治機制啟動是非常快速的,除了人身安全的保障,同時也會兼顧受害醫護人員的心理防護機制。

另外,對於台大醫院日前屢傳狼醫,余忠仁說,醫院對於職場不法侵害採取「零容忍」的態度。針對性別平等的相關措施,院方將加強與改善,除了持續落實院內人員的性平教育外,若未來再次發生類似事件,將啟動更即時的申訴機制。

余忠仁表示,受害者往往因為有許多考量,不容易馬上說出來,因此院方會積極鼓勵受害者發聲。目前已設計多項具隱密性的申訴管道,不須經過主管,以保障當事人權益並確保處理機制能更有效落實。

醫療人才留任將是余忠仁任期內重要挑戰,他說,雖然台大醫院在招募醫師與醫療相關人員方面,相較其他醫療體系來說相對順利,但「留任」仍是一大挑戰。年輕世代想法與工作方式有所不同,院方需更高效適應與因應機制,已強化留任措施,尤其是制度與環境提升。

余忠仁說,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是改善工作環境。醫療工作壓力大、人力需求密集,必須隨時做出即時反應。因此,院方希望能透過科技輔助,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也促進團隊間更緊密的合作,提升整體效率與工作滿意度。(編輯:管中維)11408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報新聞/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2025年8月8日,日本東京 ——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以下簡稱醫師公會全聯會)今(8)日與日本醫師會正式簽署《台日兩國醫師會友好協定》,將多年累積的深厚情誼轉化為制度化合作架構,雙方承諾將在災難應變、長照政策、青年醫師交流、數位健康與AI應用、醫療人權與倫理倡議等五大領域,展開長期且深入的合作。

此次代表團由理事長周慶明率領,國策顧問林逸民及無任所大使吳運東等共14人出席簽署儀式,並向日本醫師會會長松本吉郎、副會長角田徹及常務理事濱口欣也致上誠摯謝意。周慶明理事長表示,此項協定不僅是形式上的簽署,更是雙方多年來人道合作與互信關係的制度化成果,亦感謝駐日代表處蔡明耀副大使到場見證,強調其長期推動台日醫療交流的支持,是台灣醫界在國際上的堅強後盾。患難與共的醫療情誼台日醫師會的情誼可追溯至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當時醫師公會全聯會即發起募款行動,籌得逾3,600萬日圓協助日本災後重建,奠定雙邊人道合作的基礎。此後歷經熊本地震(2016)、北海道強震(2018)、能登半島地震(2024),台灣醫界皆第一時間提供援助。2024年花蓮強震發生後,日本醫師會旋即捐出1,500萬日圓,並號召會員募款,最終募得85,560,229日圓(約合新台幣1,721萬),以實際行動回饋台灣情誼。因花蓮重建需求已趨穩定,醫師公會全聯會決議將剩餘捐款成立「台日災害救助基金」,作為未來雙方遭遇重大災害時之即時援助資源。

醫師公會全聯會與日本醫師會簽署友好協定深化醫療專業交流。(圖/醫師公會全聯會)

2025年7月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嘉義、雲林地區,診所停電、淹水、設備損壞嚴重,醫師公會全聯會迅速啟動基金,撥付50萬元慰問金予受災醫師,並投入100萬元購買12,000個「太空包」供民眾救助,展現制度化援助機制的實效與價值。另值得一提者,2015年八仙塵爆事件後,日本醫師會曾派遣燒燙傷專家來台協助,並捐贈高階治療設備與藥品,象徵台日醫療合作典範。雙方並於外交部見證下簽署《災害緊急醫療合作協定》,確立災難時期互派醫療團隊進行跨國支援的承諾。新冠疫情期間,日本政府對台灣疫苗援助,亦展現台日醫療情誼的深厚基礎。疫情高峰期間,台日醫師會並透過線上平台與韓國、印度醫師會共同舉辦國際論壇,討論疫苗政策與公共衛生挑戰,展現跨國專業合作的堅韌力量。三大核心承諾與五大合作行動此次友好協定,確立雙方三項長期合作原則:1. 促進醫療交流與公共衛生提升——推動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交流,提升兩國醫療與公衛品質。2. 強化國際合作與全球健康貢獻——相互支持參與國際衛生事務,合作因應全球健康危機。3. 落實善意磋商與共同行動原則——以醫療倫理為基礎,面對新興挑戰與跨國災難攜手前行。合作具體行動分為以下五大領域:- 災難應變協作:設立常設聯絡機制,定期舉辦跨國演練。 長照政策論壇:分享高齡社會之應對與制度經驗。青年醫師交流:鼓勵年輕世代的專業與文化互動。 數位健康與AI應用:推動科技研發與臨床應用實證。- 醫療人權與倫理倡議:在國際平台上共同倡議醫療核心價值。台日攜手成為全球醫療合作典範醫師公會全聯會周慶明理事長在致詞中強調:「醫療是信念與責任的結合,它跨越語言與國界,承載的是對生命的關懷與溫度。這份協定是我們共同價值的具體實踐,也是邁向全球醫療典範的重要一步。」林逸民顧問則在發言結語表示:「願我們持續以專業與同理心,服務全人類的生命與尊嚴,讓台日情誼在制度合作中綻放長遠價值。」

大合影。(圖/醫師公會全聯會)

協定簽署後,周慶明理事長亦正式邀請松本吉郎會長於2025年11月8日出席在台北舉辦的醫師節慶祝大會並擔任貴賓致詞,象徵雙邊關係持續深化,並期待建立高層定期互訪的合作傳統。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第二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今8日起於台北世貿一館隆重登場,臺中形象館開幕儀式。(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2025第二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今(8)日起於台北世貿一館隆重登場,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攜手臺中市政府共同展出「高齡宜居城市館」,以「智慧醫療、幸福臺中」為主題,衛福部長邱泰源等中央部會長官、臺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曾梓展、臺中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長張峯源也帶領市府團隊蒞臨指導,並與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董事林昭庚與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等貴賓共同啟動開幕儀式。本次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聚焦四大核心重點「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營運亮點」、「智慧醫療科技與生成式AI機器人」、「靶向外泌體退化性疾病治療」、「生醫創新精準癌症治療」,展現在高齡健康城市發展上的前瞻思維與行動力。

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登場!中醫大暨醫療體系攜手中市府 共築智慧高齡幸福城市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右)與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院長張坤正(左)共同揭示醫養合一「智慧園區」藍圖。(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表示,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及面臨少子化浪潮,體系積極推動全方位導入智慧醫療,發展以人為本、結合科技並兼顧社會永續的新照護模式。

一、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首度亮相 醫養合一 醫學中心級急重難症實力
即將於九月試營運的「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首次在博覽會中,由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長曾梓展、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與市立醫院院長張坤正共同完整揭示醫養合一「智慧園區」藍圖,整合智慧醫療與高齡照護並重的創新醫療園區,落實臺中市政府「智慧、幸福、健康、宜居」的發展願景。

張坤正院長表示,臺中市立老人復健綜合醫院全面導入醫學中心等級的專科實力與團隊、與一站式高效率服務流程,結合急性醫療、長照安養與失智診療等多元照護機能。全院設有1,427床,涵蓋心臟、腦神經、癌症等高齡重大疾病診療領域,並建立「救腦、救心、救命、救急」等專責中心,包括腦血管中心、心臟血管中心、急診重症整合平台等,全時守護長者健康,並結合綠建築、低碳節能與智慧就醫服務,如「一支手機打通關」系統、無障礙空間設計與友善提示介面,提供高齡長者更人性、安全且具永續價值的照護環境。

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登場!中醫大暨醫療體系攜手中市府 共築智慧高齡幸福城市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由中醫大附醫周德陽院長(左)向與會貴賓講解中國醫藥大學生醫產學園區的發展未來佈局。(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二、智慧醫療科技X生成式AI照護機器人
中醫大附醫周德陽院長指出,中醫大醫療體系積極發展智慧醫療,本次搶先曝光由中醫大附醫攜手長聯科技共同研發的「生成式AI照護機器人」,整合生成式 AI、人臉與語音辨識技術,具備導覽導引、衛教諮詢、健康提醒與互動陪伴等多項功能,預計將於市立醫院首度啟用,部署於住院病房,協助長者親近醫療、提升照護效率,並減輕護理人力負擔,打造人機協作的智慧醫養新模式。

張坤正院長進一步指出,院內同步發展AI輔助失智診斷技術,整合MRI/CT 影像判讀與新型Tau正子掃描(¹⁸F-APN-1607),可精準掌握退化型失智病灶,提升早期辨識率。結合AI陪伴機器人與跨科治療團隊,實現從診斷到照護的全流程智慧化。其它導入的智慧醫療應用還包含AI心電圖即時判讀平台,平均可縮短D2B(到院至氣球擴張)時間超過三成,提升心肌梗塞存活率。

三、靶向外泌體退化性疾病治療 : 聖展生技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攜手多家新創團隊,展出多項次世代精準醫療成果。在神經退化疾病治療方面,聖展生技聚焦於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創新治療,開發「神經靶向性外泌體藥物平台」,利用奈米級外泌體精準投藥技術,成功穿透血腦障壁,傳遞治療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中風與脊髓損傷等疾病所需藥物。旗下 dEV 與 IEV 兩大平台已進入臨床前開發階段,並與中國醫藥大學進行產學合作。其成果亦獲得2024年國家新創獎肯定,展現台灣在神經醫藥領域的研發實力。

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登場!中醫大暨醫療體系攜手中市府 共築智慧高齡幸福城市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由長聖總經理黃文良主講「醫師聊健康」首場講座,現場分享如何運用科技守護長者健康,推動早期預防與主動健康管理。(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四、生醫創新×精準癌症治療成果: 聖安生醫、長聖生技
於生醫創新領域,聖安生醫展出兩項創新抗癌療法,包括 SOA101 奈米三特異性 T 細胞銜接抗體,獲美國與台灣 FDA 核准進行一期與二期臨床試驗,適應症涵蓋肺癌、大腸癌、乳癌、卵巢癌與頭頸癌,具備雙重強化免疫功能與提升生活品質的特點;另一項SOB100 則為 HLA-G 靶向性外泌體藥物平台,具備低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低劑量高效性等優勢,為抗癌外泌體療法提供全新應用方向。

在細胞治療領域,長聖生技則展出亞洲首項異體 CAR-T 治療實體癌臨床數據,針對無法手術或標準療法無效的晚期病人,如腦癌、肺癌、乳癌與大腸直腸癌。臨床試驗已完成九位病人收案,未出現排斥反應或嚴重副作用。根據 iRECIST 評估,一名大腸癌患者癌症指數於治療第7天降至正常並維持穩定逾4個月,整體部分緩解率達72.89%,顯示異體 CAR-T 治療實體癌具臨床應用潛力。

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登場!中醫大暨醫療體系攜手中市府 共築智慧高齡幸福城市 - https://www.watchmedia01.com
中醫大暨醫療體系攜手臺中市政府以「智慧醫療、幸福臺中」為主題,共同展出「高齡宜居城市館」。(圖/記者廖妙茜翻攝)

互動體驗 : 健康大檢測 × 醫師聊健康
本次展區也規劃「健康大檢測-失智風險解碼」體驗活動,提供與失智症相關的 ApoE 基因檢測,協助民眾了解自身罹患失智症的潛在風險。透過簡單檢測,即可掌握基因與疾病間的關聯,作為日後健康管理與預防策略的重要參考依據。現場安排多場「醫師聊健康」主題講座,由專業醫師親自解說高齡健康關鍵議題,透過互動講座與檢測體驗,讓民眾更了解智慧科技如何守護長者健康,落實早期預防與主動健康管理。

透過本次展出,中醫大暨醫療體系與臺中市政府共同宣示推動智慧醫養與高齡健康照護的願景,並以「市民為尊、員工為重、醫院為榮」為核心價值,串聯醫療、產業與社區資源,推動以人為本的高齡健康生態平台。未來將持續深化跨域協作與國際連結,打造兼具智慧、永續與人文關懷的醫養新典範,為台灣邁向高齡友善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8.08 15:40 臺北時間

時事

慈濟醫療體系以「慈濟醫養領航,點亮新臺灣」為主題參展,呈現在高齡醫療、長照服務與智慧科技整合上的創新成果。(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慈濟醫療體系以「慈濟醫養領航,點亮新臺灣」為主題參展,呈現在高齡醫療、長照服務與智慧科技整合上的創新成果。(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2025年第二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8日盛大開幕,慈濟醫療體系以「慈濟醫養領航,點亮新臺灣」為主題參展,呈現在高齡醫療、長照服務與智慧科技整合上的創新成果。

衛福部長邱泰源親臨揭牌儀式,肯定慈濟醫療體系多年深耕社區、推動高齡健康促進與照護創新的成果,盛讚慈濟是推動長照的重要推手。北區長照關懷據點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長輩,更在現場表演歌舞律動展現青春活力,贏得熱烈掌聲。

展位開幕由衛福部代表與慈濟代表共同點燈啟動,象徵醫養領航新篇章,為台灣高齡社會提供健康樂活新希望。邱泰源承諾長照3.0即將上路,將持續給予慈濟最大支持。

20250808soc002
慈濟醫療與長照團隊展出虛擬實境模擬失智症,內容豐富。(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衛福部長照司長祝健芳指出,慈濟團隊在長照服務的量能與品質,讓真正需要的民眾獲得妥善照顧,尤其由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經營的台中市立仁愛綜合長照機構,去年10月揭牌以來,已成為長照領域的標竿示範。

慈濟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表示,面對高齡化浪潮,慈濟始終秉持證嚴上人「為佛教、為眾生」精神,不僅提供專業醫療照護,更重視長輩的生命尊嚴與心靈安頓。她強調,所謂「長照」不只是延續生命,更要讓長輩健康快樂到終老,並將關懷延伸到社會每個角落。

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執行長林俊龍則指出,氣候變遷趨勢下,「永續」不僅是環境議題,更關乎健康,而守護永續健康的最佳途徑之一就是素食。

慈濟醫療與長照團隊展出內容豐富,包含智慧長照體驗區、健康檢測服務、AI肌少風險評估、中醫耳穴經絡檢測等,並展示如外骨骼機器人、虛擬實境模擬失智症等先進科技應用,讓參觀觀眾直觀體驗科技如何貼近生活。

20250808soc002
慈濟醫療體系在中醫耳穴經絡檢測有顯著成果。(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展區也推廣低碳蔬食與永續理念,設有淨斯蔬食區及靜思書軒攤位,融合健康、環保與人文氣息。

台中慈濟醫院副院長余政展則安排在「名人講堂」分享「從天人合一談養生之道」。余政展從實際醫療案例出發,說明素食如何有效降低癌症與慢性疾病風險,強化免疫力並延緩老化。

他認為,健康從飲食開始,素食是預防醫學的重要實踐,也是對身體與自然的尊重,在超高齡社會的時代,大眾應從餐桌做起,回歸簡單、平衡的生活方式。他將在10日在展覽現場與觀眾互動,親自說明素食養生的好處。

「名人講堂」3天展期間分別就飲食、醫養結合、拒絕背痛與提升免疫力的健康力、延緩失智等面向,邀請重量級專家分享,歡迎踴躍參與。

更新時間|2025.08.08 15:4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